《弟子規》讀后感
【熱】《弟子規》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讀后感1
媽媽今天讓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明確提出了孝順父母的四個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做到的八件事情。書中有幾句給我印象特別深,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要求我們在父母呼喚的時候應該很快的答應;父母命令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應該以各種理由推托,應該很快地按父母意愿去做;父母教我們的時候,應該恭敬地聽;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應該順承他們,不能狡辯。就這幾點,我就做的不夠,可能大多數小朋友也做的不到位吧。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的`行為與書上所說的相差甚遠。這本書告訴了我應該怎么樣去孝順父母,還告訴我必須先學會孝再學文。當今社會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卻忽略了對孩子“孝”的教育。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就是以孝為先,古人尚能如此,為何我們現代人就做不到呢???
《弟子規》讀后感2
暑假里,我讀《弟子規》這本身書。它讓我懂得了,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信”。“信”中“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令我受益匪淺。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一旦承諾,就一定要守信。孔子曾說過“人無信不立”,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讀了《弟子規》后,我也確實是這么做的。記得有一天,我答應陪同學去新華書店看書。盡管那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但是我還是按時到達了新華書店。
可是等了好久,也遲遲不見同學的`影子。于是我只好回家了。回到家里我才得知同學曾打電話到我家,說雨下得太大了,她不去了,可那時我已經出門了。雖然同學沒有來,但是我卻做到了一個守信用的人,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言行。
《弟子規》讀后感3
寒假里,我一直在閱讀《弟子規》,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學會了寬容,讓我學會了感恩,還讓我學會了反思。
《弟子規》里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我覺得自己在孝順父母方面做的不夠好,對父母沒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得無微不至,我想得到的東西,父母都想方設法地滿足我。我覺得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于關心我,羅嗦了幾句,我反而非常生氣。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啊!我要認真學習弟子規,好好孝順父母。因為父母是世界上最愛我的兩個人,也是世界上我最愛的兩個人。《弟子規》中也有不適合現在生活當中的地方,如:“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如果長輩離我們約百步后才能走的話,這時綠燈已變成紅燈了,這樣交通會越來越擁堵的。現代社會節奏快,時間非常寶貴。我覺得應該讓老人先行,然后我們緊隨其后。
《弟子規》里還教我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些都等著我們學習、理解和體會。
《弟子規》讀后感4
這個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同享讀書樂,經常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以圣賢之道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媽媽常說,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先有德、再有才的人,學習《弟子規》是奠定德行的根基。
“德有傷,貽親羞”,孝敬父母就不應該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情,所以我要牢記: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凡出言,信為先”,不管大人還是小孩,說話做事都要講誠信,做一個人人信賴與喜愛的人。
“過能改,歸于無”,人無完人,發現自己有過失錯誤,一定要下決心及時改正過來,不斷完善自己。
“朝起早,夜眠遲”,作為一名學生,要從小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以飽滿的精神努力學習。
“有余力,則學文”,品德要力行,文化知識也必須要學,要認真學,才能在德智方面不斷提升。
熟讀《弟子規》,讓圣人的`教誨貫穿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5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讀了《弟子規》之后想要向同學們推薦這本書。
《弟子規》是由《三字經》編寫的,看了這本書后,我覺得禮儀規范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還有我覺得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只有擁有了謙虛和寬容的'心,才會在今后的工作中被人尊敬。學習弟子規將對我們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并且會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質,對我們小學生來說,這是有必要的。這本書不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和關心兄弟姐妹,如何禮貌待人和為人處事……
這本書還講了我們要講究儀表,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對我們今后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覺得在今后的學習上和個人生活習慣上要做的事還很多,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跟同學友好相處,我們人人都要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和諧。
讀了《弟子規》真是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后感6
《弟子規》,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按照孔子的言行寫出來的一本書,最近老師也在讓我們背誦,為的是也讓我們記住怎么才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人。
我一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就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過來我都是慢吞吞才走過去。媽媽叫我做事,我就拖拖拉拉的,今天的事明天干,明天的事后天干。直到讀到那兩句話,媽媽說一我不說二,對我可有幫助了!
我讀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就很少和爸爸媽媽吵架了,反而聽從爸爸媽媽的意見,慢慢改正我的`缺點增強我的優點,使我盡量快點變成一位好學生。
我讀到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我就很少擅自做主了。以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現在都要向我的上級爸爸媽媽請示一下這能不能做。能,那我就去做;不能,那我就不做。
總而言之,《弟子規》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把我從一個調皮的孩子變成了一個規范的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7
今天上午,我坐在教室里看書,突然看見一天無所事事,嬉皮笑臉的盛光甫正在向黃鶴薷和宋子非自夸他會背《弟子規》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搖說:“是嗎?您好厲害呀!那請問《弟子規》講的是什么?”他揚脖說:“就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唄,管它是什么!”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說:“那就請盛少爺背一段總敘聽聽吧!”盛光甫抓耳撓腮,可就是說不出一句話來。我看他敗局已定,便說:“弟子規,圣人訓,首考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會,有余力,則學文。《弟子規》講的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有的'規范。”盛光甫大吃一驚,聽得目瞪口呆。我又說:“光說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說真把式,連說帶做全把式。”老師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于是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并兼學各種經典和生活知識,才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實踐的勇氣,智勇雙全的人,必然不會偏離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達到目標。”
我希望人人都能認真閱讀《弟子規》,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弟子規》讀后感8
讀了《弟子規》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愛幼、什么叫勤儉節約,什么叫寬宏大量……這一切一切,都是《弟子規》給我帶來的收獲。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醋,而我卻慢吞吞地說:“等一會。”又一頭埋在電視里,媽媽再三催促,我才不樂意地去買醋。
當我讀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知道了,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位,以免下次用的時候找不到。
當我讀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的臉“唰”地一下子變紅了,因為我時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吵,爸爸媽媽來勸我們,不要為了這點小事爭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處,姐姐就應該讓弟弟,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慚愧極了。
《弟子規》給我帶來的`實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下定了決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終于知道了老師叫我們背《弟子規》的用意了——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團結兄妹、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
《弟子規》讀后感9
媽媽讓我讀《弟子規》,我心里郁悶:這么枯燥的東西,好煩人啊!
一年過去了,我驚喜地發現:《弟子規》奧妙無窮!
你們知道其中的《出則悌》嗎?“悌”可是我平時很少見的字,我查過字典,“悌”的意思是指弟弟敬愛哥哥。《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有禮、學禮。我平時對人很有禮貌,老師啊,家里的長輩啊,都夸獎我懂得尊敬老人,可是,我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可不太好,會耍脾氣和好朋友鬧矛盾,離“兄弟睦”的要求可太遠了,讀了《出則悌》,想想自己,我覺得心里感到慚愧,和古人相比,太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讀到了《信》,里面第一句是“凡出言信為先”,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一個人說話要算數,要講誠信!媽媽說,講誠信是一個人人品好不好的很重要的評價標準。我想起來,自己有時候和同學約好的時間不夠準時,拖拖拉拉,有時候向老師保證做到的沒有嚴格做到,唉,我得時時刻刻按照古人提出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
現在,《弟子規》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不美的自己,我每天都要照照這面鏡子,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加帥氣更加優秀!同學們,一起來讀《弟子規吧》!
《弟子規》讀后感10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里,我們學校開展了“誦讀經典美文”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讀的是《弟子規》這本書。我們已經讀了有三個月了,從中我體會到很多···
《弟子規》這本書是圣人孔子給他的學童定下的一些規矩,同時也是給我們定下的規矩。書中有很多地方對我感觸頗深。如:句子“冬則溫,下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中我感到要讓父母感到幸福是我們做兒女的應該做的,還又如:“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中體會到不管父母怎樣對我們,我們都要孝敬他們,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弟子規》這本書中教了我們很多有關“孝義”“信義”的`道理,相信我以及同學們都從中領悟不少···它也是一本教我們在社會中怎樣做人,怎樣為人處世的一本經書。
我愿意用誦讀到的及學到的東西真真切切運用到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
《弟子規》讀后感11
前段時間母親到我這來小住了幾個月,想起我對母親的態度,不禁讓我感到汗顏和羞愧,。母親身體不好愛嘮叨,經常一件事情反復說好幾遍,而我有時就會不耐煩的打斷她的話語,母親往往便不再做聲。但她那神情卻讓我非常懊悔。《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我捫心自問做到了嗎?這差距不是一點點呀!
還有在工作中與同事相處時,有時因工作一忙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說話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往往由于意見不統一,而急于表白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使聲調不知不覺的提高了。
像這樣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感謝《弟子規》,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行為養成和道德品質。學會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弟子規》讀后感12
一年級上學期,趙老師教我們背誦了《弟子規》。老師邊教我們認讀、背誦《弟子規》,邊給我們講解其中的意思與道理,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這一段告訴我父母叫我的時候,要立刻回答,不能遲緩; 父母親讓我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時間偷懶。父母辛苦的養大孩子,做為孩子也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有溫暖的床鋪休息,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問早,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睡。
我一生下來是一個只會哭的孩子,喝奶和大小便都得爸爸媽媽來照料,一天一天的把我養大,教育我、培養我,使我幸福,使我快樂。現在,爸爸媽媽接送我上學。他們上班很累了,還要給我做我最喜歡的飯菜,給我洗衣服,檢查作業。
這一切都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我要孝敬爸爸媽媽,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尊敬老師,做一個懂得感恩、知道回報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后感13
弟子規讀后感200字今天,我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從中領悟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每天都讀一遍,讓自己心中灑下更多善良的種子,并且把善良帶給身邊的每一位親朋好友。《弟子規》里有許許多多做人的基本,這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產”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件“財產”。《弟子規》這本書帶給我了快樂,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拿起這本書看一看,用他來打開我的心結。
每當我面對道德抉擇的時候,總會拿起這本書看一,從中找到解決的方法。《弟子規》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雖然他只是一本書,但有著巨大的魔力。它可以讓社會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歸正。我非常欣賞《弟子規》,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學習《弟子規》,并且幫助社會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歸正。
《弟子規》讀后感14
《弟子規》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是學生必讀名著。至此,讀《弟子規》半個學期了,感受尤為深刻。
我感悟最深的是“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意思是: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于衣服的昂貴華麗,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著,也要依照家里經濟狀況。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懂得“節儉”。我們學生崇尚的應該是節儉,而不是奢侈。我非常贊同學校的做法:每天都要穿整潔的校服。這樣可以減少學生之間對昂貴華麗衣著攀比。我們要注重衣服的整潔,而不是價值昂貴外表華麗。穿著校服,要注意衛生,保持校服干凈,并且穿校服要是穿一套。我們同學之間可以攀比衣著,可比的是誰的衣服更整潔,更樸實。這樣,不僅使得學生們更有素質修養,更顯得校風嚴謹。
假期時間,不在校,不穿校服,我們也不能過分打扮自己。如穿華麗的.衣服,跟隨潮流買流行衣服,吵著使父母給你買“牌子”衣服。其實,穿著一件樸實的衣裳,只要一身潔白整齊,也能穿出不一樣的美感,穿出自身內心的美麗。
這就是我的感受。我會向這方面努力,也希望大家學習《弟子規》,多多了解《弟子規》。它對內心素質升華有著很大作用。
《弟子規》讀后感15
《弟子規》,這部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的國學教育中的經典,雖字數不算多,但短短的360句話,卻包含了古代儒學所提倡的孝、謹信、泛愛眾、親仁等主要思想,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有余力,則學文”,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更多的就是“有余力,則孝悌”。首序說的好:首孝悌,次謹信。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孝敬(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理解他們;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上當受騙,要講信用,對他人的承諾一定要按時做到,不可以把諾言當作是在開玩笑。父母在我們身上付出的辛苦與愛,遠比對他們自己付出的多得多;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管我們管得太多了,太嚴了,如此這般那樣。可,一句話,不管他們錯了,還是沒錯,我們都不能忘了,即使是錯了,他們對你做的哪一件事不是為你考慮過的?錯可以改,愛卻不能回。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自我修養的過程,也是一個讓人思想升華的過程,而這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道路是必要的。愛周圍人,愛這個世界,這所到之地,便會多一份寬容和仁愛。
【《弟子規》讀后感】相關文章:
轉載:《弟子規》讀后感(附弟子規原文)12-17
弟子規12-08
弟子規心得11-23
《弟子規》教案12-17
《弟子規》體會12-17
弟子規作文03-07
弟子規讀后感06-18
弟子規經典讀后感02-06
《弟子規》的讀后感02-27
《弟子規》讀后感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