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三年英語教學反思
一、知識梳理分輕重 三年級,本是起始階段,但B部分有的單詞在一,二年級已經學過。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學生二年級所學,會讀,會寫;一類是一年級所學,只會讀不會寫;一類是第一次接觸,有的學生可能聽過發音,會讀,但一,二年級沒有出現過。
如果不進行仔細的區別,分類,把所有的單詞都當做重點來教,不但學生會覺得重復和乏味,課上也會浪費無謂的時間。
我在上第一單元時,本以為bird這個單詞學生已經熟悉,但發現很多孩子不怎么會讀,更不用說拼寫,cat也是,原因就是這兩個是一年級所學,有些遺忘了。幸好課上及時進行了調整,給這兩個單詞充分的時間學習。
確定了單詞教學的重點之后,,就可以根據單詞的不同情況設計教學方法。第一類單詞,復習為主,讓學生說和教;第二類單詞,加強拼讀,記憶;第三類單詞作為重點,練讀,練拼。這樣,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能充分保證教學的實效。
二、趣味故事助記憶
在第一單元學習動物單詞時,碰到了這個單詞,前面用an表示一個,這是個重點也是難點,因為很多孩子會仍舊用a,或者索性在其他單詞前也用an。回顧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接觸前面加an的單詞有:ant,,,egg,天天練上也拓展了eye,ear(這兩個是一年級學的,不會默寫,因此陌生一些。)如果把這些單詞也像四到六年級教材中的音標部分一樣,編成一句話,或者是一個小故事,學生可能會記得更牢。
如:一天,一只螞蟻an ant碰見了一頭大象an ,這只大象有大大的耳朵an ear和眼睛an eye,它左手拿著一個蘋果an ,右手拿著一個桔子an ,鼻子卷著一個雞蛋an egg。
故事可以到此為止,也可以再讓學生想象,如:大象把雞蛋送給了螞蟻,兩個人成了好朋友。
課上,我先給學生講這個故事,然后問他們,故事有那些人物,有哪些單詞你是會用英語說的呢,邊回憶邊板書,然后前面寫上an,告訴他們,這些單詞表示一個,前面不用a,用an。然后稍微解釋一下原因,因為單詞開頭的音是元音,并領著他們讀一讀每一個開頭的音。語音知識暫時不用學生強記的。
在后面的練習中,只要說到an,我就和學生一起回憶這個故事,發現大部分孩子都能記住。
故事在英語學習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對于這套小學英語教材,我一直認為如果能像上海版一樣充滿故事性,學生可能更感興趣。
三、顏色小旗激興趣
第二單元教顏色單詞,8種顏色,加上pink,學生比較熟悉,我一共做了9面顏色小旗,準備在課上以顏色命名4人小組,進行比賽。第一課時,還沒有教顏色單詞,但二年級其實都學過,我舉起旗,看哪組會讀的最多,就優先命名。第二課時,就要求學生拼讀,拼得又快又正確的小組會優先得到命名。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以顏色來稱呼他們,如“Red”,紅色小組就要起立,一起練讀,對話或表演等。
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這會讓他們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時也加深了對顏色單詞的印象。
四、聯系實際增理解
前三個單元分別出現了三個稱呼Miss ,Mr,Mrs。學生在理解和運用時,可能會有一些困難。教學時,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練說運用能更好地幫助他們鞏固和掌握。如Miss---My is Miss …, I am Miss…由于學科類單詞他們已經會說,這時還可以介紹各門學科的老師,My is Miss Yang,My is…。Mrs 和Miss 有的學生會分不清,聽了高晶老師的講座后,我在課堂上也用了這個方法,說3句句子:My is Miss ,My is Mr Yang,so my is Mrs Yang. 剛開始練說的時候,有一些困難,因為Mr和Mrs的發音不容易讀準,但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練習,幾次之后,錯誤就少了一些。
當學生發現課堂所學的東西可以在生活中運用的時候,會感到極大的成就感和欣喜。因此我也常在作業中布置調查,做小老師,和父母編對話,表演等實踐作業。
五、放慢步子減難度
第二單元,出現了顏色和物品搭配使用的難點,主要是在a,an的運用上。如一個蘋果,an ,一個紅蘋果 a red 一只小鳥 a bird 一只桔色的小鳥an bird 學生往往只是記得名詞前加什么。這時,除了強調桔色前加an,(我幾乎在每節課上都讓他們大聲說一遍an 。。。),還要讓他們知道,a還是an,要看最靠近它們的單詞,我也稱之為就近法則。但是,學生畢竟還小,錯誤總是反復出現,這時教師不應該著急,幫助糾正,并反復地練習,口頭,筆頭同時進行。
@_@我是分割線@_@
在第三單元,物品的單復數是一個難點。盡管6個水果單詞二年級學過了,而且當時是單數形式出現的,這冊書上是復數形式。我在2班上課時,只是在黑板上板書寫了單數單詞,并強調了只有和是加es的,也讓他們圈了每個復數單詞的末尾,但是沒有讓他們自己也寫一寫單數。
課堂作業抄寫時,我的要求是單數兩遍,復數兩遍,沒想到出現了這樣一些錯誤:appl,,,。可見盡管學生并沒有掌握哪個單詞詞尾是去es,哪個是去s。我必須在第二課時再進行區別。
有了2班的教訓,我在1班上課時,先是板書單復數,認讀比較之后,讓學生在B部分的空白處寫出每個水果的單數,會的自己寫,不會的看黑板抄,我一個個檢查巡視,的確,又發現了很多2班在課作本上的錯誤。盡管在課上用了一些時間,但是1班課作本上的錯誤相應少了。而且學生在課后的復習鞏固時也有正確的練讀內容。
這次出現的問題令我有些措手不及,因為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這或許說明了,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并沒有我所預料的那么好,即使學過,但是他們遺忘得太厲害,因此還需要一步步地由易到難,慢慢進行。
六、閱讀思考促發展
在朗讀課文時,有的孩子不知道句子的先后順序,同樣的問題出現在練習中,句子排序很多孩子都不會。排除看不懂句子這種情況,其他原因是什么呢?
回顧課文教學的過程,一般是把課文中的重點句型教學之后,進行引入,提幾個問題,然后開始看光盤,再跟讀,自讀,表演。我們是否可以換一個方式。
如,讓學生自己先閱讀對話,想一想,圖上人物說話的順序,并說說理由。如:一問一答的句子,問題在前。而在第二單元,三個人物的對話,順序就有些復雜了。讓學生判斷誰先說?是中間的介紹人,誰其次?如Mr ,this is .這時格林先生先和南希打招呼比較符合對話情境。有了這樣的思考,學生在以后自己閱讀對話,排列句子順序時,會容易得多。
英語學科相比之語文,數學,思維的機會可能比較少。學生更多的是在跟讀,跟說,機械或半機械地操練,尤其是在低中年級。而我們的學生也似乎習慣了這樣的方式。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創設更多思考的機會,使我們的英語課也如語數的課堂一樣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困惑
一、教材的局限,試卷的偏差
我們的教材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故事性,情境性更強,學生會更喜歡,教學內容也更豐富。如可以增設小閱讀環節。
練習題中,發現有一些不符合實際語言運用的地方,如:問答配對,一定是要Hi對hi,對。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正確,合理地運用,語言的環境是靈活,多變的,如何使學生從容應對是值得我們思索研究的。
二、課堂聽說的量
英語學習,聽說領先,尤其是在中低年級,三年級,應該來說聽說占的比重還是應該更多的。但是一個單元4課時的安排,竟然發現會來不及完成所有的任務。
學生初次接觸正規的練習,需要很多時間讓他們熟悉解題方法,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要照顧中下的學生,課堂練習的速度勢必要放慢。因此,聽說,操練和表演,就勢必沒有二年級有那么多充足的時間。但我并不想讓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如何合理安排各環節的時間,如何做到兩者兼顧,是接下來需要認真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