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命題作文“登高望遠”寫作指導和優秀例文賞析作文素材
語文: 高考作文素材: 命題作文“登高望遠” 寫作指導和優秀例文賞析 題目 請以“登高望遠” 為題, 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詩歌除外, 文體不限。 讀題 “登高望遠” , 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留下過無數名篇絕唱。 有范仲淹登岳陽樓,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 王之渙登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 有陳子昂登幽州臺,“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 有杜甫的登泰山,“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 有柳永的“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的思念, 有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牽掛; 有陶淵明的“春秋多佳日 , 登高賦新詩” 的悠閑, 有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 在最高層” 豪情; 有“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的喟嘆, 有“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的孤寂; 有“登山始覺天高廣, 到海方知浪渺茫” 的人生感悟, 有“試登絕頂望鄉 國, 江南江北青山多” 的家國情懷…… 【審題突破也可從“此” 開始! 】 審題指導 1、 從作文題目的內涵上看, 這道題屬于寓意型命題, 即“登高” 與“望遠” 既有表面的意義, 也有其比喻、 象征等隱含意義。
針對寓意型命題, 則要理解清楚題目 的寓意是什么,它可以比喻什么或象征什么。 2、 從作文題目的結構上看, 這道題屬于關系型命題, 即“登高” 與“望遠” 是兩個概念,相互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依存關系。 針對關系型命題, 首先要理解清楚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是因果, 還是條件? 是目的, 還是互補? 明確 1: “登高望遠” , 表面的含義為: 登上高處, 看得更遠。 但立意肯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含義, 而要去挖掘題目 的隱含意義。 題目中的“登高” 可以理解為知識、 能力、 思想、 認識、 修養、 道德、 人格等上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望遠” 則可以理解為由此帶來的更高的理想、 目 標、 思想境界, 更寬廣的胸懷、 抱負和人生境界。 結合古往今來名人“登高望遠” 的事例, 來寫自 己的人生經歷、 今天的社會現實, 寫出因“登高” 而“望遠” 的獨特生活體驗和生命感悟。 【以上寓意在立意時, 任意確立若干組即可, 如登上“知識” 的高處, 我們可以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 明確 2: “登高” 與“望遠” 之間, 可以理解為條件關系: 只有“登高” , 才能“望遠” ,或者要想望得更遠, 必須登得更高。
也可以理解為因果關系: 因為“登高” , 所以能“望遠” ,或因為期待“望遠” , 所以需要“登高” 。 還可以理解為目的關系, “登高” 是為了“望遠” ,或者為了想望得更遠, 我們就要登得更高。 【三種關系任意選擇一種立意。 】 審題提示 任何類型的作文在審題立意過程中都不可忽略下面三個要素: 1、 是什么。 2、 為什么。 3、 怎么辦。 只是在具體的作文中以上三個要素各有側重, 但不可缺漏。 【本道題目 的立意適合從“是什么” 的角度突破。 即登上什么高處, 我們將會在哪一方面“望得更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