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寫好推薦信的四項原則
計橋高考志愿研究院 趙亮亮原創(chuàng)
自主招生申請過程中,很多學生會請老師或?qū)<覍?a href='/hetongxieyi/tongyonghetong/172.html' title='關(guān)于推薦使用全國高校畢業(yè)生網(wǎng)上簽約平臺的' target='_blank'>推薦信來增加初審通過的把握。然而在實際申請過中,往往是學校老師和專家太忙了,往往推薦信到頭來就成了自己寫,然后請對方簽字。那么如何恰到好處的寫好推薦信呢?計橋高考志愿研究院的趙亮亮老師在這里為大家分享寫好推薦信的四項基本原則。
一、講的通
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推薦信的公信力是一個問題。專家好找,關(guān)鍵是要合理的解釋清楚推薦人和被推薦人的關(guān)系。總不能說因為我是孩子他二舅,所以我推薦他吧?在推薦信中最忌諱的一點就是推薦人與申請人之間有親屬、工作或經(jīng)濟上等其他方面可能引人誤解的緊密關(guān)系。所以,推薦人不能是申請人的親朋好友,“避嫌”是推薦信的最基本原則。
在趙老師曾經(jīng)指導的學生中,就有家長拿著申請失敗的材料來取經(jīng)的,一看學生的論文是跟老爸的工作領(lǐng)域相關(guān)的,雖然論文的確是學生自己寫的,但是審核的老師不這么認為呀。因此,若是專家教授推薦信,與學生的關(guān)系要“講得通”,若是不能合理的解釋清楚,那還真不如改為學校老師推薦信。這樣老師作為推薦人,非常合情合理,是比較穩(wěn)妥的策略。
關(guān)于是否找專家寫推薦信,請閱讀自主招生:找個專家教授寫推薦信是不是把握更大?
二、杜絕雷同
推薦信中還常犯的一個問題就是重復自薦信中的優(yōu)點,初衷可能是希望加深審核老師的印象,卻浪費了寶貴的推薦機會,還有造假的嫌疑。通常自薦信字數(shù)是800-1500左右,推薦信在A4紙一頁以內(nèi),短短的篇幅把學生的亮點展現(xiàn)出來,其實是篇幅不夠用的。所以,學生縱有1000個亮點,您也要抓重點,結(jié)合申請的專業(yè),在自薦信和推薦信中合理分布,力爭達到應(yīng)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 避免烏龍
由于大多數(shù)的推薦信都是家長代寫的,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推薦信與自薦信的寫作風格、描述內(nèi)容雷同,甚至措辭都一樣。試問推薦人怎么會和學生的自薦信用語、風格、措辭都一樣呢? 趙老師閱讀過不少家長代寫的推薦信,常會發(fā)現(xiàn)家長們事無巨細,把孩子很多方面都寫出來,甚至有學生從小到大的表現(xiàn)、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等等。注意,這是以中學班主任的名義來寫的推薦信,在推薦信里明明提到她是從高三起才擔任孩子的班主任,她怎么有時間知道孩子這么多在家里的細節(jié),從小的經(jīng)歷?難道班主任是孩子的老媽不成?所以避免烏龍,也是家長們在代寫推薦信時切忌的一個原則。
四、不要夸大
寫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話“老婆是別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用在這里很合適。家長寫的推薦信里經(jīng)常把自己家的孩子夸成一朵兒花,恨不得把人間所有的贊美語言都加在孩子身上,生怕少了某個方面而影響孩子的申請。其實這么寫的推薦信,恰恰適得其反。建議推薦信核心內(nèi)容不要超過三段,選擇三個最突出的亮點,配合好自薦信和申請表中的履歷,客觀中肯為宜,切記過分夸張。高校審核老師每天閱信無數(shù),推薦信就是一瞥。別小看這一瞥,是真是假,那是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