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小巖主角||山字石小酒館的故事
明第一任肅王朱楧的花園——凝熙園,俗名山字石,方廣里許,園中蓄水成湖,壘石堆山,蘭州方言中稱假山為山子,因而這一帶也成了山字石。加之轄區內有山字石教堂和文殊院,山字石社區自然而然也充盈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在偶然的機會下,我們本次故事的主人公----磊子進入山字石社區,辦起了自己的小酒館,開始在人世間的“修行”。
磊子,地道的西北漢子,喜歡旅行、景觀藝術,用自己的一腔情懷行走在山字石這一方天地間。他在山字石社區箭道巷里經營著一家古色古香的酒館,取名山字石酒館。究其取名的緣由,他說山字石的古街文化歷時久遠,希望能將自己的酒館氛圍同這種文化傳承聯結起來,如果借助自己的力量能加深人們對于山字石文化的記憶,也不乏是一件幸事。
途徑酒館,來往人群都會駐足欣賞一下頗具文化特色的門臉裝飾。步入酒館內,迎面則是一派復古、祥和、溫暖的景象,對于老物件有著濃厚喜愛的他,在酒館里擺放了不少的老物件,比如老電視、老收音機、老桌椅等。置身其中,品酒香、看燈黃,身心放松之余,好像連記憶都被拉入到前十余、二十余年之中。
同時,在酒館的隔壁他還經營著自己的涮羊肉館——“山字石傳統涮羊肉”,該涮羊肉館也與山字石社區聯系緊密,顧客在大快朵頤、吃飽喝足的時候,不自覺地沉浸在了山字石社區和它獨特的歷史文化中。雖然經營狀況時好時壞,在兩個店的運營過程中,磊子也遇到各樣的困難與阻礙,但他身上那股西北漢子的毅力,令他直面困難,從不氣餒,繼續將自己對于老物件的喜愛、對于古街文化的關注與自己的工作、經營結合起來。
磊子因地制宜,以“山字石”為標簽,與傳統古酒相結合,打造特色文化酒類品牌。以古酒為載體,承載山字石傳統文化,以另一種居民可接觸到的方式,將山字石的古街文化繼續以看得見、摸得著、喝得到的方式傳承下去。讓山字石社區的文化特色隨著酒香飄揚到遠方。挖掘社區的文化資源,助力社區的商戶,打造社區文化特色的產業品牌,讓山字石社區的傳統文化扎根于實際的消費、經營活動中,社區的文化氛圍可以更加具體。
除了是置身于世俗的酒館老板,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甘肅藍天救援隊隊員。磊子說只要他不忙,就去參加救援隊的日常訓練和工作。疫情防控的期間,他就主動報名和隊友負責社區樓群的消殺工作。磊朋友圈里的照片,不乏他和其他救援隊成員的合影,一身藍色救援服顯的他本人更加挺拔。前行的勇士,之所謂果敢無畏,是因為心中有光和信仰。
供稿:馬育昌
宋文麗
審核:楊莉文
有溫度/有態度/有力量
供稿:馬育昌
宋文麗
審核:楊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