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表達:演講家的十項修煉》:掌握這十
你是否夢想能站在舞臺上侃侃而談?
你是否渴望在會議發言中脫穎而出?
你是否期待通過演講成為影響力中心?
《自信表達:演講家的十項修煉》一書或許能幫助你鋪平道路,實現夢想。該書詳細講述了演講家的十項必修技能,從演講前的心理準備到演講練習,從選擇論題到演講稿編寫,案例豐富,針對性強,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該書被指定為全球140多所名校的演講教材,是提升表達能力的實用指南。
作者約瑟夫德維托是紐約城市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美國傳播協會成員,具有幾十年傳播學、演講學領域研究與教學經驗,出版過《人類傳播的基本要素》等數十本大作,是專業領域內的專家級人物。
下面就請跟隨本文,探秘如何修煉為一名演講達人。
01 心理準備:管理焦慮,化作動力
首先,對自己發出靈魂三問。
公開演講有很多好處,包括提升個人自信心、社交能力、溝通能力,打造個人品牌等等。只有清楚了解自己的動機,才能更有動力學習。
靈魂三問示例:為什么學習公開演講?因為想提升個人形象。為什么想提升個人形象?因為想獲得他人認可。為什么要獲得他人認可?因為想傳播我的思想和觀點,讓生命更有價值。
其次,做好心理建設,堅信演講是一門技術活,通過刻意練習,就一定能掌握。建議閱讀相關演講成功人士成長案例,提振信心。例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患有嚴重的口吃,但通過練習,成功克服心理障礙,發表無數精彩演講。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國王通過專業訓練,戰勝嚴重口吃,面向全國民眾發表感人演講。
最后,管理焦慮情緒,將焦慮化作動力。本書介紹了四種方法:
方法一,減少引發焦慮的因素。
第一,減少陌生感。可以通過多體驗公開演講,從成就感中獲得快樂,克服焦慮感。多熟悉公開演講的情境,例如提前在演講地點排練,選擇熟悉的場地演講等。第二,減少自我關注。試著將公開演講想象為一次朋友交談。
第三,減少差異感。例如,面對多元文化背景的受眾,強調與他們擁有共同的態度、價值觀等,拉近距離。
第四,減少對失敗的恐懼感。例如,將開場白熟記于心,一些復雜的數據提前寫下來,胸有成竹能降低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減輕焦慮感。
第五,減少消極思想。把注意力聚焦在積極方面:告訴自己“正在學習一門終身受用的新技能”。
第六,減少對個人表現重要性的感知。書中介紹了一種10/10/10方法:詢問自己,無論演講結果如何,在10分鐘之后意味著什么,10個月后意味著什么,10年之后又意味著什么?
這個方法通過變換不同思考角度,類似于我們常說的 “失敗是成功之母”“今天的比賽,是為了未來站上更大的舞臺。”該方法可以應用在工作生活中很多場合。
其他緩解焦慮的建議還包括,減少完美主義傾向;通過來回走動或深呼吸,減少制造焦慮的多余精力等。
方法二,重構認知。多想想自己成功的經歷及優勢。采用自我肯定的語言,如“我是一名優秀的演講者。”“我可以犯錯,但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等。
方法三,練習臨場表現視覺化。培養積極的態度和自我認知:在腦海里想象自己是一位成功的演講者,想象自己在演講時自信的表現,現場熱烈掌聲等。在演講前可以擺出有力的姿勢,回憶一個自己有力量的時刻,閱讀一些名人資料及激勵的金句等。
方法四,消除自身的敏感。選擇從最容易的任務開始,逐漸升級至讓你感到焦慮的任務,在升級過程將有效降低焦慮敏感度。例如,先從在小組中提出一個問題開始,到回答問題,再逐漸升級為在小組中公開演講。
做好心理準備后,下面就請用積極心態了解演講準備的具體步驟。
02 文稿準備:用戶思維,激發共鳴
書中介紹,準備一次成功的公開演講需要經過十個重要步驟:
選擇話題、目的和論題;分析受眾;研究演講;收集支撐性材料;形成要點;組織要點;構建演講的開頭、結尾和過渡;完善措辭;排練演講;發表演講。
可以看出,前七項屬于演講文稿內容,后三項屬于演講表達內容。
如果說演講表達是一個人的外表,那么演講文稿則是一個人的靈魂。一次打動人心的演講,離不開一篇精彩的演講稿。
演講稿就是一篇文章,要能激發觀眾的共鳴,必須擁有用戶思維。以下七步,緊緊圍繞用戶展開:
第一步,選擇話題、目的和論題。
首先,要明確演講類型,選擇一個對你和受眾都恰當的話題,話題范圍要具體。
演講一般分為說明性演講、說服性演講、特殊場合演講。說明性演講是為了傳遞信息,比如介紹一款新手機的性能。說服性演講是為了影響受眾的態度和行為,比如“早起改變人生”。特殊場合演講則兩者兼有,比如獲獎演說。
其次,要明確演講的總體目的和具體目的。
最后,用一句話表述演講論題或中心思想。比如,“新手機具備三大創新點”“想要獲得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態就養成早起的好習慣。”
第二步,分析受眾。了解受眾的年齡、性別、文化背景、對話題的了解程度,分析演講內容與受眾的貼切程度,如何調整等。
第三步,研究演講。研究演講話題的相關信息,進行系統的信息搜集,讓演講的話題有血有肉,更有權威性和說服力。豐富具體的佐證信息,能夠提升受眾的信任感。
第四步,收集支撐性材料。支撐性材料包括定義、統計數據、案例、視頻等等,用于佐證演講中的各個要點。
第五步,形成要點。確定論題后,就要確認支持話題的觀點,也就是演講的要點。說明性演講中,有幫助的問題是“什么”和“怎么樣”,例如“新手機有哪三個創新點?具體是怎樣的?”
說服性演講中,問題則是“為什么”。例如,“為什么要早起?”“為什么早起有助于健康?”
注意事項:觀點不能個人主義,杜絕過于偏激,要符合常規道德倫理。
第六步,組織要點。按照一定邏輯展示要點,例如時間線,因果關系,總分總觀點描述等等。
第七步,構建演講的開頭、結尾和過渡。
設計吸引力的開場:要能引發觀眾的好奇心,可以用有趣的故事、驚人的數據、典型的場景描述開頭。注意要將觀眾帶入在內,讓觀眾認為與他們有關系。告訴觀眾接下來你要講的大致內容,讓觀眾心中有數。
設計有力量感的結尾:對觀點進行總結,加深印象;激勵受眾,呼吁采取行動,引用名人名言,提高權威性。
巧用過渡,引導受眾。主要在三個關鍵點設計過渡:演講的開頭和第一個要點之間,每個要點之間,最后的要點和結尾之間。
注意事項:語言要避免書面語,要口語化;巧妙運用銜接句,避免上下文脫節;應用俚語時,要考慮受眾的特點,避免“雞同鴨講”。
本書對具體演講文稿進行優劣點分析對比,一目了然,幫助讀者快速理解常見錯誤的原因。
以上七步與文稿內容有關,接下來的三步,則涉及演講技巧。
03演講技巧:自信熱情,點燃現場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良好的臺風,離不開刻意練習,作者也為我們總結了實用技巧。
第八步,完善措辭。好的文章重在修改,演講稿也一樣,一旦亮相就沒有改正的機會。要盡量使用簡單具體、個人化且帶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力求第一次就能讓受眾理解。
注意事項:即使你非常緊張,也不要直接說出來,更不宜表示自己其實不懂演說內容,這會讓觀眾認為你不專業,引發抵觸情緒。
第九步,排練演講。沒有誰的成功能隨隨便便,勤能補拙,熟能生巧。作者建議至少要進行四次排練,每次都要從頭到尾大聲地練習。運用演講計時器,確保不超時。
盡量避免背詞,準備脫稿演講。熟記開頭和結尾,記住要點及順序,使用大綱列出大觀點,但不能過于詳細,避免對著讀。在停頓處,可以標注“目光與觀眾交流”“舉手示意”等提示語或符號。提前設想現場出現的問題,不打無準備的仗。
第十步,發表演講。在實際演講時,要運用聲音和姿勢,引導受眾理解你的信息。
即使感覺緊張,也要充滿熱情地上臺,顯示對這次演講的重視和渴望。
站定后不要馬上開始,注視受眾片刻后再開始演講。要注意停頓,避免自顧自滔滔不絕地說,這樣容易引發觀眾疲憊感。
演講過程中保持與所有受眾目光交流,不要只停留在幾個人身上、看窗外或盯著地板。
道具應用適當,不宜過于頻繁,要讓觀眾集中在你的觀點上。
不要整理衣服,摸臉,梳理頭發,保持臺風穩健,否則讓人覺得你緊張,未?做好準備。
04 寫在最后
羅振宇說過:演講和寫作是職場最重要的兩大能力。
很多優秀的職場人士是演講達人,演講能力強,獲得成功的幾率更高。
蘇軾說過:“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成功的開始就是行動,日積月累,與時間做朋友。
無論你的基礎如何,只要擁有開放的心態,按照本書的十步法指引持續修煉,相信假以時日,卓越的演講能力將助你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