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魚 | 觀背觀賞魚:鱘龍魚~
鱘龍魚簡介
鱘龍魚亦單稱“鱘”,魚綱、鱘科。產于沿海各地及南北各大水域,為大型經濟魚類。是世界上少數生活在水中的活化石之一,是所有魚類中營養(yǎng)價值最高的一種魚類。截止2014年1月全世界共有20多種,其中我國有8種。
除金魚、錦鯉外,
第三種觀背觀賞魚:鱘龍魚
↓
(建議在WIFI狀態(tài)下觀看)
鱘魚雖是一種大型魚類,但性情溫和,不善跳躍,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屬于底棲的亞冷水性魚類。有“海——河洄游”和“江——河洄游”兩種,半數為溯河洄游產卵魚類。
除中華鱘、達氏鰉、長江白鱘外,大部分鱘魚品種為亞冷水性環(huán)境生存,鱘魚能承受水溫為0-30℃,不同種類略有不同。在溶氧大于6毫克/升時生長較快。鱘魚靠口膜的伸縮吸吮來捕食動物性為主的食物。
鱘幼魚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如甲殼動物、搖蚊類和毛翅目幼蟲及水絲蚓等一些種類食高等植物的碎屑,藻類和泥沙中的有機質物。
鱘魚個體大,壽命長,性成熟晚。大多數鱘魚在天然環(huán)境中性成熟年齡為10年以上,雄魚比雌魚早3-4年成熟。
鱘魚對產卵場的要求非常嚴格,它們在自然環(huán)境下有時溯河上千公里尋找合適的產卵場,如果雌魚洄游到產卵場的道路被壩切斷,找不到適合的產卵環(huán)境,雌魚的卵泡就會退化吸收。
鱘魚的耗氧率和窒息點均高于常規(guī)養(yǎng)殖魚類,僅次于鮭鱒魚,這就對養(yǎng)殖水環(huán)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水中溶氧量應保持在6-8毫克/升,以保證順利生長。
鱘魚對外界影響的反應遲鈍。養(yǎng)殖中除沿池壁和池底游動外,很少做劇烈活動,消耗在運動中的能量很少,因此,飼養(yǎng)過程中的飼料系數相對較低。
鱘魚的食物慣性很強,拒食不熟悉的食物。如開始時是食用水蚤和水蚯蚓,轉食配合飼料時要有一定的馴化時間。
在養(yǎng)殖時要適時開口,在卵黃囊未吸收完畢的混合營養(yǎng)階段,適時投喂適口的開口餌料是提高魚苗成活率的關鍵,此期的魚苗為被動攝食,所以要求水中要保證一定的餌料密度,這樣才能有較高的存活率。